beat365app下载_beat365app下载手机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1984年10月,湖北轻工业学院成立建筑与材料工程系筹备组,增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和工业管理工程两个专业,1985年,湖北工学院在此基础上设立建筑工程与工业管理工程系。1992年,建筑工程与工业管理工程系撤消,土建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分别成立土木工程系和工业管理工程系(现管理学院)。2004年9月,土木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016年4月,与原轻工学部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并成立beat365app下载。

1985年,建筑工程与工业管理工程系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和工业管理工程2个专科专业,当年招收第一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科专业学生;1991年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科专业改办为本科专业,2000年进行第二次专业调整,改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1991年增设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科专业,1996年撤销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科专业改为交通土建本科专业。1996年开办建筑学5年制本科专业。1991年增设建筑工程管理专科专业,2000年撤销建筑工程管理专科专业改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2000增设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开始招生。2004年,设置交通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在全国率先招收土木工程防水材料与工程方向本科生。2010年增设景观建筑设计,2013年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2013年设置资源环境科学专业,2015年设置环境生态工程、城乡规划专业,2016年水务工程专业,2021年设置智能建造专业。

2008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清洁生产方向)、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环境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建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欧特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2014年、2015年环境工程(轻工清洁生产)、土木工程、建筑学分别获批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土木工程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17年环境工程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8年土木工程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建筑学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2019年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995年岩土工程学科招收第一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6年岩土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96年—2011年分别获批岩土工程二级学科、结构工程二级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设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防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2004、2014年分别获批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于2019年调整为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类别,2018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获批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类别,2021年获批风景园林、工程管理2个专业硕士类别。

至2022年4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8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65人,博士生导师16人,博士学位124人。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工程管理系、防水材料与工程系、建筑规划系、风景园林系、力学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8个系,开办土木工程(含有建筑工程、路桥工程、地下工程三个方向)、环境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水务工程、智能建造8个本科专业。设有土木工程、力学、建筑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工程管理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土木工程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环境科学、建筑技术科学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有国家级专家人才9人、省级专家人才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1个湖北省名师工作室,“建筑构造-1”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021年)。

学院拥有国家级土木工程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国家级湖北工业大学-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湖北省土木工程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湖北省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湖北省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014年)5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平台。获批教育部开放式大跨度轻工清洁生产研究生创新中心(2011年)、湖北省轻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研究生创新中心(2006年)、湖北省轻工清洁生产中心(2008年)、湖北工业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4个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一流课程5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学专业教学团队获批为省级教学团队,力学教研组织、绿色工业通识教育课程组获批为省级优秀基层级教学组织。2005年来共承担省级教研项目2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1项。

建设有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要共建单位)(2020年)、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湖北省桥梁安全监控与装备工程技术中心(2011年)、湖北工业大学BIM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湖北省建筑防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湖北省生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湖北省长江水生态保护研究院(2017年)、湖北省生态环境岩土与河湖生态修复引智创新示范基地(2020年)、湖北省融雪化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020年)、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生态产业研究院(2020年)、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固废资源化利用湖北省中试基地(2021年)12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近十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271项,横向项目784项;获科技成果奖38项,其中省科技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期刊论文1687篇,其中ESI高被引、SCI、EI等高水平收录论文474篇;授权专利52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35项;出版专著27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出版19部。

学院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1986年开始分别与美国、法国、日本、捷克、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05年开办本科中法合作班开始招生,2008年开办本科中德合作班开始招生。1996年以来,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捷克奥斯特拉法技术大学、法国里尔中央大学联合开展硕博连读项目。2014年开始每年选派大批优秀在校生赴美国、韩国、法国、德国、捷克等国交流学习,与美国南加州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加州州立大学波莫纳分校、法国巴黎东大、韩国首尔科技大学、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等高校建立国际合作,与SaaN美国斯艾文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达索公司、欧特克公司、奔特力等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2018年,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发展示范学院。

一直以来, 学院深度对接湖北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扎根湖北,服务湖北,立足工业,融入产业,长期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重视产学研融合,广泛开展与企业的联合与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入。在北京、上海、南宁、杭州、深圳、苏州等47家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等大型国企保持紧密深度合作,参与了FAST射电望远镜、平潭海峡大桥、汉十高铁、芜湖长江大桥、武汉四环线等重点建设项目,开展联合科技攻关,解决了工程难题,取得了创新成果。

1985年—2021年,共培养人才13834人,其中本科生11997人、研究生1812人、联合培养博士生25人。学生团队在各类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中屡创佳绩。近五年来,学生共荣获国家级奖励184项,省级奖励131项。2016年在全国高校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百生讲坛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基层项目”称号;2017年在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中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称号;2018年在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荣获“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全国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三等奖”的荣誉;2019年延续了学院学生团队多年来以所学专长投身实践的社会实践优秀成果,连续十三年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19年学院筑梦青协“爱水护源”护河志愿服务队荣获“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称号,同年,学生团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020年,学生团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12年以来,我校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10年期间9次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1次二等奖,成绩位列湖北省高校第一,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总成绩位于湖北省高校第一。

2019年,beat365app下载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