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beat365app下载
beat365app下载始建于1985年,学院以打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学科发展特色,以树立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国际视野为宗旨,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优化学科布局,推进新工科建设和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最终达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水务工程、智能建造8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环境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土木工程、力学、建筑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工程管理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土木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有突出成就创新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筑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环境工程(清洁生产)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环境科学、建筑技术科学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学院现有教授41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16人,有国家级专家人才9人次、省级专家人才28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13人次,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兼职院士2人。
学院拥有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要共建单位)、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桥梁安全监控与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建筑防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生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土木工程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高校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湖北省融雪化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湖北省生态环境岩土与河湖生态修复引智基地、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1个国家与省部级科研平台。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项20余项;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895篇,其中SCI、EI等收录198篇;出版专著17部,年科研到账经费近3000万元。
学院建有土木工程与建筑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平台。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同时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一流课程2门,校级及精品课程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学专业教学团队获批为省级教学团队,力学教研组织获批为省级优秀基层级教学组织。几年来共承担省级教研项目19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7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1998年以来,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捷克奥斯特拉法技术大学等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重视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北京、深圳、苏州、大连等地设立了80余个教学实习就业基地,为建筑与环境行业培养输出了大批技术与管理骨干,被赞誉为华中地区土建类应用型领军人才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学院国际交流活跃,2018年获批“湖北省国际化示范学院”,并2019年,学院建立了“一带一路国际化示范班”,邀请外籍院长、副院长及其团队成员来校,为我院本科生及青年教师进行授课、讲座、交流等活动。
学院学科竞赛成绩突出,特别是土木工程结构竞赛和先进成图竞赛等赛事,位列湖北省高校前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共获国家奖励4项,省级奖励14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励120项;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共获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17项;暑期社会实践连续12年获得省级优秀。2018年村土地规划编制暑期社会实践入选团中央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并荣获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2020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同时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
为加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土木工程(设工民建、路桥工程、地下工程方向)、工程管理2个本科专业按照土木类大类招生,环境工程、水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智能建造专业单独招生,学生先统一学习公共平台课程,后期根据学生兴趣和专长按专业分流培养。